吉林省简称“吉”,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,幅员面积18.74万平方公里,总人口2375.37万人。省会长春市,是全省政治、经济、科教、文化、金融和交通中心,是著名的“汽车城”“电影城”“科教文化城”“森林城”和“雕塑城”。
吉林省具有沿边近海优势,是全国9个边境省份之一,是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。吉林省东端的珲春最近处距日本海仅15公里,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,是吉林乃至中国对外贸易、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。吉林省具有老工业基地振兴优势,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,汽车、石化、食品、装备制造、医药健康为五大重点产业,尤其是汽车、高铁制造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;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,地处享誉世界的“黄金玉米带”和“黄金水稻带”,人均粮食占有量、粮食商品率、粮食调出量及玉米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;吉林省是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,有自然保护区51个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确定为“人与生物圈”自然保留地,孕育着东北虎、东方白鹤等国际濒危野生物种。
2022年,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有效应对重大疫情冲击、阶段性干旱、低温寡照、严重渍涝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,采取超常规举措,粮食生产、黑土地保护、十大产业集群等都取得重大进展,农业农村发展成为全省全局工作中的最突出亮点,“压舱石”“稳定器”作用更加凸显。突出表现为“三增长”“三突破”“三提升”。
“三增长”就是粮食增产、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粮食产量实现高位增产。总产量达到816.16亿斤,稳居全国第五位;增产8.32亿斤,是东北三省中唯一实现增产的省份,净增量占全国的11.31%;单产940.52斤/亩,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.58%,跃居全国第三位,居粮食主产省第一位;净调出量居全国第二位。农业经济逆势增长。农林牧渔总产值3217.91亿元,增长4.1%;一产增加值实现1689.1亿元,增长4%,分别比GDP、二产、三产增速高5.9、9.1和5.2个百分点。农民收入持续增加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34元,同比增长2.8%,实现“两个高于”,高于GDP增速4.7个百分点、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3.3个百分点。
“三突破”就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、经营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。产业体系加速融合。“十大产业集群”全产业链升级,实施强链补链延链重点项目100个,完成投资124亿元。全省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3350.7亿元,实现正增长(同比增长0.56%)。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4个、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2个、产业强镇5个、乡村振兴示范县3个,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重要载体。“菜篮子”稳产保供能力明显增强,新建棚室2.99万亩,冬季蔬菜自给率提升1个百分点,渔业全产业链产值165亿元,同比增长3%。猪牛羊饲养量增幅领跑东北三省。生产体系加速夯实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装备能力不断提高,“黑土粮仓”科技会战扎实推进,新建高标准农田550万亩,创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5万亩。保护性耕作扩大到3283万亩,稳居全国第一位。信息化远程电子监测覆盖37个县份,占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县份的88.8%。组建作物育种联盟,公主岭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加快建设,新认定国家级制种大县2个、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1个、种质资源库(圃)3个,玉米、水稻、大豆自育品种生产应用率分别达到60%、98%、50%。农机作业向智能化、全程化转变,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3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。经营体系加速完善。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分别规范发展到10.6和8.1万家,带动成员118万户;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657户(国家级63户),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突破150个(新增20个),带动种植基地面积1600万亩。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,服务组织达到3万户,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6200多万亩次,土地流转面积达3490万亩,占家庭承包面积55.4%。建设中化MAP中心38个,打造中邮惠农示范主体2956家。
“三提升”就是农村改革、乡村建设、乡村治理持续提升。农村改革效能不断提升。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扎实推进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村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“两项试点”取得阶段性成效。农村“三变”改革持续深化,开展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村达到4336个,占涉农村总数46%。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,股权登记托管2.1万人,成交项目4.42万宗。乡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。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,村庄清洁行动实现全覆盖,完成改厕10.35万户,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行政村90%以上。打造绿化美化村屯1000个、“千村示范村”1029个、干净人家20万户。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升。党建引领的“三治”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健全,全面推广运用积分制、清单制、网格化、BTX标准化支部创建等典型示范模式,标准数字村发展到335个,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示范效能不断凸显。
其他客户喜欢的案例